往期回顾




 
 
 
 
版权所有:华光环能 PDF版
发刊日期:2020年08月26日> > 总第639期 > 第四版 > 新闻内容
走上高高的南涝坑
新闻作者:原野  发布时间:2020年08月26日  查看次数:  放大 缩小 默认
  大青山位于费县与沂南县交界处,系蒙山支脉,因松林茂密、四季长青而得名。主峰海拔686.2米,面积约一平方公里。南涝坑位于大青山西北、锄银山之南,左右高山对峙,而离这里不远的白石屋村曾是《沂蒙山小调》的诞生地。
秋天,踏上沂蒙大地,我参观了费县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,听了讲解员的生动介绍,看了纵横交错的沙盘,从此,就记住了南涝坑的地名。
我沿着弯弯山道,重走大青山突围路,去探访南涝坑。
车过大古台、胡家庄,山溪流水哗哗,鸭子戏水,岸上,农家小院依山而筑,山坡上,一棵棵板栗树如撑起的绿伞,不时看到如刺猬般的果实爆裂落地,呈现出棕色光泽,山楂树一串串红果压弯了枝头,像小灯笼似的柿子红绿相间,葫芦偃卧在藤蔓中,玉米秆上结着吐须的棒棒,叶丛滴翠,谷穗羞涩地低下了沉甸甸的头,白色的、黄色的、紫色的野花迎来一只只黑蝴蝶。下得车来,行进在山道上,石块凸起,路面高低不平,杂草繁密,蚂蚱跳跃,走得汗水直流、气喘吁吁,直到山顶上,终于看到一块“南涝坑紧急会议”纪念碑,它记载着“大青山突围战”最悲壮的故事。
1941年11月30日,日军独立混成第10旅团及周围据点的日伪军,从北、东、南三面对大青山地区进行“清剿”。凌晨时分,抗大一分校五大队一中队在蛤蟆石沟首先发现敌情。
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,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毅然担起了指挥突围的任务,他迅速组织人员在南涝坑紧急分析敌情、部署突围。担负掩护任务的抗大一分校的勇士们,在各制高点阻击敌人。他们利用山石作掩护,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,弹尽后同敌人展开了白刃战、肉搏战,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战友们赢得时间。
在大青山突围战斗中,程克带领40人在李行沟南的一个山头上阻击敌人,他要求大家“人在阵地在,一定要坚持到大部队胜利突围”。在他们的拼死掩护下,山东分局、战工会、115师后勤机关和抗大学员们冲破敌人包围,顺李行沟、梧桐沟成功转移。而此时程克带领的区队仅剩下10余人,子弹手榴弹已所剩无几。他们边打边撤,最后撤到李行沟村西一家院内。子弹打光了,就用手榴弹、石块还击敌人。当日军从四面八方围攻上来,威逼程克他们投降时,程克抱起最前面的一个鬼子,狠狠地咬住了鬼子的耳朵。但其身后一个鬼子端起刺刀,朝程克背后狠狠刺去。程克牺牲了,然而他的嘴里仍咬着那个鬼子的耳朵,双手死死地抱住敌人。二中队剩下的学员也都和敌人扭打在一起,最后全部牺牲。这一悲壮的突围在这里定格,让人们热血沸腾。他们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,抛头颅、洒热血,舍生取义,保家卫国,用殷红鲜血和宝贵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。
我站在南涝坑,半晌无语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这时,蔚蓝色的天空飘动着朵朵白云,山清水秀,层层的梯田曲线优美,四季生长着庄稼,视力所及全是果树和各种经济作物,曾经荒芜的山岭披上了厚厚的绿衣,枝摇影迷,一股清鲜的空气裹挟着青草的味道,一阵阵山间小鸟的欢叫,让我心情舒畅,油然想起那首著名的《沂蒙山小调》:“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,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,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那个看,风吹那个谷穗哎遍地香……”这是今天的沂蒙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的最新画卷!


上一篇 下一篇
备案号:苏ICP备15029361号
CopyRight 2014 © 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